“我要把这本书编好,送给学生们做‘红色礼物’”昨天一早,98岁的离休干部鲁刚坐在书桌前,埋首于文稿编撰一连数月,他都是这样度过自己的白天老人正在编写的是一本关于宁波市原鄞县(今鄞州区)抗日战争故事集,素材源自他前些年编写的4本《四明足迹——鄞县革命故事集》。
“我打算从4本书中选出30篇,文字上再斟酌一下,估计有20万字”说到这本书,鲁刚有些激动,他表示革命精神当代代相传,在青少年中赓续红色根脉很有意义熟悉鲁刚的人都知道,他自离休后,撰写了大量革命回忆文章,做好红色宣讲,而这些与他的经历息息相关。
亲眼见证后他有了新思考1927年1月,鲁刚出生于天台县雷峰乡林家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很重视教育,自小便要求他好好学习1943年,鲁刚考入天台简易师范学校学习1947年,鲁刚毕业后来到余姚一所私立小学任教,终于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在见证了共产党与群众的鱼水情深后,他对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有了新的思考1949年4月,他由地下党组织介绍进行系统学习鲁刚回忆,5月底余姚解放,学习班随之结束,他被分配到余姚军管会做接管工作没过多久,他又被派往宁波地委训练班学习。
“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老前辈,常听他们讲述参加抗日战争,以及坚持敌后斗争的事这些为我后来研究鄞县革命历史打下了基础”

“三组”模式做好农村宣传工作新中国建设初期,鲁刚作为宁波地委工作队的一员,投入城市接管、基层建设工作在深入一线的忙碌中,鲁刚逐渐摸索总结出“三组”宣传工作经验,并在《浙江日报》全省通讯站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门介绍。
“‘三组’是通讯组、读报组和黑板报组,通讯组是发动农民通讯员,让通讯报道更贴近实际接地气;读报组则为农村不识字的老人开展读报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黑板报组把报纸上的相关内容摘抄到黑板上,让人知晓。
”鲁刚说大家认为,“三组”的做法符合当时的基本情况,也是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入海岛县围垦蓄水闯重重难关1972年,鲁刚调往玉环任水电局局长当时的玉环要发展经济,面临三大困难:交通不便、淡水缺乏、人多地少。
经过充分调研,鲁刚认为,可以开展漩门湾围垦蓄水工程,使海岛与大陆连起来,既解决交通问题,又能建成2座水库,解决淡水问题,同时可增加约10万亩土地,破解人多地少困局,可谓一举三得。

随即,他制定出三期实施计划,**期是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围垦海涂科研课题——堵港截流专题试验工程鲁刚作为该课题科研组组长,参与领导**期建设施工难度大、机械设备简陋、资金短缺、工作协调难……面对重重困难,鲁刚与同事一起各个突破:水位测量难度大,寻求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测量队帮助,采取“顶流测量”的办法完成测量;设备不行,就将手拉车改装成杠杆车,提高石头装载能力,用于围涂筑塘;成本过高,就使用各种大小石块,提高石块利用率……*终,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

离休后,鲁刚随老伴迁居至鄞州生活。如今,每每回想参加革命、参与建设的往事,鲁刚内心难以平静,他提笔将这些宝贵经历汇编成书,至今编印出版40多册,共700余万字。